close

夏天 清境 男人IN起來 畢業旅行 母鹿報仇 

幼兒的初階感官(下)3.移動覺:  移動覺不是移動的能力,而是感知動的能力,幼兒從無意識的移動開始,慢慢的感知自己的移動,他開始學爬、學走路、學跑、跳,最後能自由的掌握自我的移動。這是屬於意志的範疇,也是意志力最明顯的表達。這種感覺也是以後獲得自由意識的關鍵。因此讓孩子擁有自由的空間、自由爬行、自由學走路、自由參與遊戲活動,這不僅是在發展孩子的身體,而且是幫助孩子大腦的發展。  皮爾斯(Joseph Chilton Pearce)在討論人類的腦部發展時指出了兩個領域:一邊是舊的,是所謂爬蟲類和哺乳類的腦;另一邊是新皮質。他說:如果我們完全依照舊腦系統來運作,就純如低等動物一般,只靠本能,而不會有開放的智力與可變通的邏輯能力,也就沒有創造力與個人人格。他解釋說:正是新腦賦予了我們這些能力,從潛在的舊腦,轉換到實存的新腦的過程,這是發生在嬰兒期的身體活動當中。我們常說兒童身體的器官是「在使用中被喚起」。當幼兒的腦部還沒有發展完全時,唯有透過「做和體驗」來喚醒他沈睡的思想與創造力。正是這種逆向的由下而上的「在使用中喚起」的過程使得我們的腦部的生理發展過程可以不受干擾的進行。不幸的是對現代許多的兒童來說,在未成熟就提前使用是很普遍的狀況,所謂「早期教育和智力開發」裡,包含閱讀、數學...,這樣一來,孩子的腦袋裏被那些「以智力發展為主」的資訊所填滿,在青少年的階段,他將會成為一個不參與的人,或在成年時缺乏創造與想像力。因為當他還是一位兒童時,他的心靈力量已經從「手」走了岔路到了「頭」。整個學齡前,兒童需要讓四肢充滿活力,而父母、老師的任務就是要引導這股強烈的意志力。在生命的最初,正在運作的是四肢系統而不是腦部系統。本來應該是動手「做」的年齡,現在卻用在「腦」思考。就像是一棟還在施工,結構尚未完成的房子,再搬進更多的傢俱、箱櫃,只會將它弄得亂糟糟的。因此在事物尚未完全發展之前就提前使用它,只會妨礙它的圓滿  孩子只有在自然的環境中才能感覺到自我與時間和空間的關係,因為移動是空間和時間變化的結果,培養孩子對時間和空間變化的認識,會強化孩子內在的律動感,感知外界正在進行的能力,當我們移動時,我們能從內在的自我移動官能感知我們的動。人類從身體的移動,漸次發展,可以轉到思想的移動,最後,自我移動覺幫助身體自由,也幫助個體獲得思想的自由。如果孩子小的時候行動受到限制,長大之後他的思維不可能活躍,更談不上自由發展獨立的思想。  4.平衡覺:  平衡覺也是處於無意識的狀態,因著意志力的作用,「自我」的力量將身體漸漸的挺立起來,讓血液抵抗了重力,往上推昇到頭部,這些讓我們感到謙恭與驚喜,我們在兒童的身上真正目睹了上帝的傑作。嬰兒試圖站立,而這正是一個人類與動物有別最明顯的一個特徵。人類擺脫了重力,掙得了上半身,這是激發萬物敬畏的姿勢,即使是猩猩或企鵝,牠們也都不能站的筆直,因為牠們未能達到人類平衡發展狀態。因著平衡感保持人的身體站立、蹲下、跑、跳、行走、坐下等等,同時也包括了保持內心活動平靜鬆弛和穩定,有了這個官能,我們能感知前、後、左、右、上、下而不致跌倒,也能感知個人在這地球中心的定位,個人與週遭環境的關係,以及人際關係的和諧與內心世界的平衡。  在我們的耳朵裡有一個有著美麗三度空間結構的器官-半規管,它是保持身體平衡的一個重要器官。一個先天性殘疾或腦性麻痺的人,表現出頭、手、腳等四肢不平衡,醫學界一般認為這是大腦神經受到損傷而指揮不了四肢。但是有一些人智學醫生認為是平衡感失調,造成內心不平靜,從而表現出身體的平衡失調。在園所裡我們也看到當孩子內心不平靜時,還會產生出許多莫名其妙的行為和動作。因此我們通過藝術,平靜的、規律的生活節奏和注重人文精神的課程內涵來培養幼兒的各種感官,平靜他們的內心世界,從而使四肢得到平衡。如果不給孩子這個平衡發展的機會,將會造成他們日後在學習中產生困難和心理障礙。

 

1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
    王惠忠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